脚滑的狂赞士

写作、交流、快乐//太爱磕CP了,我上辈子可能是本结婚证QAQ

© 脚滑的狂赞士 | Powered by LOFTER

同人文的巴别塔:写文真的那么难?(致各位写手2)

注意事项:

1、本文主要针对新手上路,如果有一定的写作/阅读经历会更易理解。

2、本文并非说教、并非教程、并非权威。欢迎建议与批评。

本文结论镇楼:同人文的关键在于说服力,说服力取决于表达力和解读的质量。


20190615备注:

致各位写手1的内容包括角色的理解,标点运用,玛丽苏与穿越,标题与人名的讲究,炼字入门,环境描写,角色的再理解,写文的心态,是完全针对的零基础起步的帖子。不过因为是四年前写的,有很多幼稚之处,再加上贴吧最近清了旧帖子,所以原稿我得找上一阵子了OTL



《致各位写手》系列针对的对象是初入同人写作的新手,尤其是贴吧的写手。写致2的时候本来打算把致1的内容都返修一遍,后来一想,方法论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就算从致1出到致11都写不完。但是很少人会提世界观这种重要的核心问题,就算提也只是“用心写”之类模糊的概念,这对新手来说实在太笼统了。所以我就尽力从世界观的角度去写了这篇心得,希望让新手对同人文的“用心”在何处有一个大概印象。个人能力十分有限,恳请各路高手不吝赐教。 

这是一篇八千字枯燥论文,如果没有一点耐♂心,我真怕你们会被我的啰嗦绕晕,真的。



同人文的巴别塔:写文真的那么难?

 

对于标题的问题,如果我答“不难”,一定是在骗人;如果我说“难”,一定也在骗人。同人文的关键在于说服力,所以既难且易。

 

让我们从圣经的一个小故事开始吧。当人类狂妄地想要建造通天塔与上帝比肩时,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导致人类交流出现障碍,产生隔阂与猜忌,最终各自散去。通天塔随之停工,被后世称为“巴别塔”。无论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都必须承认,人心是存在隔膜的,巴别塔的悲剧只是隔阂的表现。

人心本来就是不同的,人与人三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喜好憎恶不同——再经典的文字,经过一千个人的解读都会呈现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人创作中的“巴别塔”更是典型:创作同人的人对原作进行了带有个人色彩的解读,然后同人文的读者会对这种解读进行再一次的解读。而在这个二次解读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无数种理解与误解。

所以我认为,对于作者来说,同人世界中不存在理解的对与错,只有“能够说服”与“无法说服”,只有“能否缩小隔阂”之分。

 

同人文可以从许多角度去分类,CP上可以分主流、非主流乃至穿越拉郎配,结局上可以分HE和SE甚至开放式结局,文风上可以有文艺的、恶搞的、正剧的之类,人物把握上可以有OOC、刚刚好以及UOC等等。当我们抽离了所有的个人雷点和偏好,就会发现,我们对同人文的评价要点其实并不在于用什么表达方式、如何把握人物性格、如何安排情节等,而是在于它的说服力。

举个例子吧。我们会爱上一篇几十万字的长篇,也会被几十字的短文击中;我们会喜欢AB两人的老夫老夫模式,也会钟情于AB两人相爱相杀;我们会觉得一篇把动作与环境刻画得细腻到身临其境的文很棒,也会觉得一篇只有对话的文很赞。我们会觉得第三人视角的文很惊艳,也会觉得第一人称进入心理的描写很有趣。

那我们到底喜欢的是什么?

真正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到底是什么?是某一种CP模式,是某一种描写手段,是某一种文笔风格,是某一种剧情,甚至是某一种结局吗?

 

如果是的话,同人文就太容易炮制了:只需要做个统计,搞明白大家都喜欢什么元素,把它们选择性地煮成一锅粥,然后就可以在文学网站上赚零花钱和人气。(实际上确实有人这么做。所以对于有心用这种方式的同学,我只能说,苟富贵,无相忘)

不。我们对某种元素的偏爱,并不等于“只要有这个元素,我就会爱上这篇文”。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我的文用了目前流行的丧尸题材为什么没人爱”、“我的文是XX热门CP为什么没人爱”,还会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博爱程度简直是花心大萝卜的究极进化版、自己比钟情萝卜的驴还好骗。

 

真正让我们死心塌地臣服的是一篇文的说服力。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说服力就是“让读者认同你的解读的能力”。

 


同人文的写作其实并不比原耽更容易。如果说原耽是在考验“表达力”,同人就是在考验“说服力”。上面已经说过,同人文是对原作的一次解读,别人阅读同人文是对原作的二次解读。

重点就在于这个“二次解读”上。

在第一次解读的过程中,大家就已经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隔阂。这对于二次解读就很不利:本身有偏见的读者,来阅读一个有另一种偏见的人的文章,会造成什么情况?

用膝盖想想都明白,最坏的情况不外乎就是“这跟我心中的XXX完全不同!”、“呵呵又见OOC”、“这写的什么玩意,毁了我的XXX,怒出帖”之类,显然就是作者没能成功给读者洗脑。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么就是作者的表达力太差导致说服力不足,要么就是作者本身思想不够吸引人,要么就是读者太顽固不接受新思想……作者与读者在两次解读中渐行渐远,就像巴别塔因为隔阂而衰败一样。

 

在前面,我把说服力定义为“让读者认同你的解读的能力”,那么表达力就是“把你的解读呈现给读者的能力”。而作者本身对作品的思考,我称之为“解读的质量”

说服力的强度取决于表达力和解读的质量。

 

当表达力不足的时候,如果作者本身的解读足够打动人心,那么一篇文笔相对粗糙但感情真挚的文也有可能是精品;而表达力强于解读能力的精品情况就更多了。如果两者都非常厉害,那定是神作无疑。

(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采用“精品”作为一篇好文的标准,是因为这个概念大家容易理解,而且“精品=好文”通常都是成立的。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好文=精品”。一个贴吧的精品标准代表着该吧务团体对CP和角色主流定位的把握,所以它的标准是相当浮动的,而且明显偏好主流类别的CP模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混篇精品,不妨去研究一下评文组的喜好;同理,如果你只是想一时的大红大紫,可以去解析一下你圈里的热门文……言尽于此,苟富贵,无相忘啊亲。)

 

当我提出“说服力取决于表达力和解读质量”的时候,请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等式。实际上,说服力还会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偏好、作者名气等等。这些“等等”其实很重要。比如,哪怕是生子文里的神作,也无法让一个极其厌恶生子情节的人喜欢它。

写文与看文都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在盲人摸象。所以不太可能有万能公式、万能定理。就算总结出来了,也只能粗制滥造一些糟糕的东西。

但是,把同人文的核心要素提炼出来,对把握同人文的写作要领是有好处的。正如万有引力定律并不能解释一切物理现象一样,但它的发现终究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多了一点,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一点。

 

 

总之,我们现在从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同人文里抽丝剥茧,得到了“说服力”、“表达力”和“解读的质量”,这三个核心概念。

要想让读者认同你的解读,显然要把你的解读很好地呈现给读者,而且最好你的解读是独特、能吸引人的。因为说服力取决于后两者,所以我就只详解表达力和解读质量了。

 

 

表达力,表达作者的想法的能力。

特意用了这样抽象的大概括,是为了能把剧情安排、叙事角度、文字风格、描写、语法规范和独特题材等统统包括进去。

各位对叙事角度、文字风格、描写和语法规范等应该不会陌生,许多教程都在讲述这些方面。我不是指责那些教程过于关注细节,我只是想提醒各位,这些表达方面的提高并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全部。一定要明确一点: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为说故事服务。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忽视了故事本身。这么说吧,假设你的解读本身有7分(10分满分),那么如果你提高表达力,或许这个故事可以变成9分;但是如果你的故事只有2分,那么你再提高表达力也不能突破你的解读的限制。说得直接点,那就是……如果真是滩烂泥,那还就真糊不上墙。

所以,根据上文的结论,我建议那些觉得自己的解读已经到瓶颈的写手去提高表达力,建议觉得不想再研究表达的写手去创新自己的解读。而具体的提高方法,在一篇论文中难以涵盖,并且很多专门的教程讲得比我细致,所以不再赘述。以崇尚偷懒的在下看来,不外乎“多看、多思、多写”。

 

这里仅提一点许多教程忽略的地方: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就是让发生的一切情节都合情合理,让读者可以理解和接受。比如有一个杀父仇人站在面前,而主角居然笑着认他做干爹,这显然是毁三观的不合理情节——一般人忍住没有扑上去扎两刀就已经是涵养很好了。所以就要合理化,比如主角是想从内部瓦解敌人;或者主角干脆就是无情无三观的奇葩;或者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态逼人如此;再或者主角的父亲与这位仇人有一段过去,杀父乃无奈之举……

总之,不合理的设定可以有,但是建立在那个设定上的发展一定要“合情合理”。比如,现在恶搞一个不合理的设定“世界上的一切决策都由石头剪刀布决定”。接下来就要想尽各种表达让这个设定“在那个世界中合理化”:比如小年轻求职,面试官跟他猜拳决定要不要他;总统选举变成了两个“一路猜拳把无数竞争者踩在脚下的超强猜拳者”石头剪刀布;路边的老人其实身怀祖传猜拳绝技“先知一局”,靠这招在一局一胜制中所向披靡,纵横黑白两道多年,老来当乞丐体验人生等等。

你想用什么视角去安排这些“合理”的情节,使读者跟着你的思路下去,那就是你的表达力了。

 

为什么要强调合理性?因为不合理的话,读者会弃文。比如体位不合理(攻把受的四肢拷在床上,然后爽起来了一个翻身……)的肉文,绝对让人秒秒钟笑到出戏。

上述只是合理性的基础部分。人物性格的解读也要合理,为人物解读创造的情节也要合理,这部分下面讲解读的部分会详述。

 

 

解读的质量,也就是作者对作品的思考。

同人与原耽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同人多了一道解读的工序,这也成了摇出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

谈解读,就避不开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是OOC”。所谓OOC,out of character(人物性格崩毁),这里面的C——人物性格——是谁赋予的?谁才有资格评论是否OOC?

很显然,只有原作的作者才有立场。把范围扩大一点,就变成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官方,如TV制作组等等。官方捏出来的就是C,这就是设定,同人写手只能接受和解读,不过具体怎么解读这个设定就是个人自由了。残忍无情无理取闹的现实是,官方的人物突然崩了,那不叫崩毁,那叫破格;但是如果你的人物突然崩了,那么……嗯,就是崩了。

(注:不过,同人作者虽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戴多重的镣铐、跳难度多高的舞这些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官方“破格”后的人物,那大可以在前言标明“这篇的人物性格源于XX章节到XX章节”,这样做看似任性,实则在任性中流露出一丝体贴、严谨和负责……真的。)

总之,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去理解,所有的同人文都是OOC。这一点没得辩,除非你说你跟原作的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无论文章如何,至少在脸皮厚度上就不可小觑了呢。)但是,显然,现实生活里不会有人逮着一篇文就说所有的文都是OOC的。

这说明大多数人显然都默契地遵守着某一条宽泛的OOC的警戒线。

 

那我们日常遵循的“OOC”的“C”是什么呢?还有人提出“UOC”(up ofcharacter)的概念,又是哪来的“U”呢?怎么样才叫“原著风”呢?

通常我们判断OOC的标准是“主流的C”。所谓的UOC和原著风,UP的也是主流的C,“原著”的也是主流的C。

比如名侦探柯南里的怪盗基德是一个绅士优雅的帅哥怪盗,这就是大家公认的主流C。如果你写出一个猥琐好色的偷窥狂,请一定要拿出依据说服大家(比如“只针对喜欢的人发情”这种私自设定),不然大家肯定说你OOC。对角色的解读是同人文的核心,OOC是很毁文和CP形象的事,希望各位写手慎重。

(注:上一篇教程的评价中有人对我频繁提“主流”不满,觉得这是僵化教条。但是现实是,我们判断一篇文是否创新与崩毁,都是下意识地把它跟“通常的好文”比较的,都是在跟通常的解读比较。就好比美与丑放在一起时才有了美和丑,没有比较是无法产生“好坏”概念的。如果无视主流这个基础去谈灵活创新,难免空中楼阁。)

 

那么什么是“主流的C”?如何把握?

其实非常容易。主流解读之所以是主流,就因为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比如你朋友在揍人,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那人得罪他了?”,这就是对“揍人”这一行为的主流解读。当然你也可以解读出喜极而揍、闲极而揍、梦游而揍、害羞而揍等等。只要你有依据(“朋友手里拿着哈佛全奖录取通知书”之类),你就可以进行你的解读,而且还能用你的解读去说服别人(“你朋友怎么在揍人?”,“他拿到哈佛全奖录取了,开心得都停不下来”,“啥?”,“他和他基友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所以别害怕自己非主流,一般人都是能把握住主流解读的,顶多就是程度深浅的区别。如果实在还是担心,那就去看点精品文,它们是主流解读的导向。

 

对主流的解读实际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那么困扰写手们的真正难题来了:如何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这个问题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是真难办。

个人认为,解读的质量依赖于写手的阅历和思考深度。对于同一样东西,在阅历与思虑多寡不同时我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比如黑手党,最初,受香港警匪片熏陶的我觉得那些都是十恶不赦的人,中间有一两个好人卧底;看了《家庭教师hitmanreborn》之后我觉得里面或许也有同伴友情热血之类的东西;看了《教父》系列之后我又改观了,他们是一群被残酷的现实压迫,同时也残酷地压迫现实的人;看了日本和美国黑手党的一些纪实资料,我才明白世界上各国黑手党实在是各有特色,一言难尽。而这些变化的认识也不断影响着我对家教人物的理解,从关注他们的热血友谊到关注他们肩负的黑暗。(但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现实告诉我,跟一部全员洗白欢乐漫画认真就输了。)

所以,那要怎么才能让你的思想变得独特呢?除了比别人更多的阅历、比别人更多的思考深度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解读的质量由思想的厚度撑起来,而思想的厚度由横向体验和纵向思考沉淀出来。

横向的体验我们很难在短时间拓展,但是纵向的深度却是可以较快地达到的。这就涉及一个很有趣的层面:思想的交流。萧伯纳的苹果是“1+1>2”的效果,因为他觉得一人交换一个思想会让两个人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写手也可以这么做。多接触一些你觉得见解很独特的文吧,多跟观点不同的人交谈吧,让你们的思想碰撞交锋,你就可以拥有比你原先更有深度的思想。当然,如果你更喜欢独自冥思,沉下心来也会有很特别的效果。

 

 

关于很多人关注的撞梗和“看了别人的文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的问题,在这里简单提一下。

个人认为,撞梗是难免的,重点还是在于作者——梗只是故事的表现形式,你们总不至于从形式撞车撞到内核吧(要是真的,那很有抄袭的嫌疑啊),肯定会有不同的表达要点,所以请放心去写吧。

我不否认“看别人的文很容易受影响”,这也说明那篇文的说服力很强。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思想的影响,所以看了篇文然后印象深刻得抹不掉,甚至影响自己写文,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喜忧参半的时刻,喜的是你收获了一种新思想,忧的是你本身的思想快被抹杀了。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是要么接触更多的思想,抵消掉一种解读的影响;要么一个人好好理一理思绪,总会走出来的。

但至于那种“因为很容易受别人影响,所以从不看别的文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说法,窃以为那是在为自己脆弱的、容易动摇的观念找借口。是的,我承认存在闭门独处苦思冥想的天才,但人家往往已经搜集了足够的思想素材,闭关只是为了消化吸收再创造。对于更多的文学作者来说,他们更多是在红尘里打滚,呼吸世俗的空气,感受冷暖交织的人情世故。所以,那种“我从不看别人的文,为了保证自己的原创性”的闭门造车型言论,请一笑而过。

(注:至于“我从不看别人的文,因为不合我的CP观”这种言论,也请一笑而过——这简直不要太正常。易牙也难调众口,原作者也没法让读者都满意,就更别提区区同人作者了,谁的文章有可能对上所有人的脑电波呢?请别被这种言论影响创作心态,忘记自己写同人的初衷。)

 

总之,对人物的解读上,除了原作者没有人是绝对权威。但是,没有裁决对错的权威,不意味着没有主流——OOC的线就是主流受众的心理底线。过了这条线,你就要有“毁了自己心爱的CP的形象”的觉悟了。

如果你想要打破常规、独树一帜,请考虑受众的承受能力,请做到对原作的创新理解有理有据,随便曲解会被喷得很惨。

 

下面简单做一个离经叛道的解读例子。

比如,我可以说名侦探柯南里的工藤新一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报复心理,他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黑化内心。他总有一天会厌倦繁琐的程序正义,用自己的方式达成心中的正义。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解读,但是我要拿得出依据。我可以提出,当新一被黑组织陷害的时候,社会没有主动帮他,基本都是他想办法坚强自助;相反,在出现各种离奇案件的时候,无能的社会却贪婪地索求他的智慧。

这是一个对原作依据的新解读,但是有点站不住脚。所以我可能会接着说,别看新一旁边有许多帮他的小伙伴,其实他们有各有目的,比如迫于无奈的灰原哀、为了破案的警署;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友好相处。

这样好像充实了一些,但是还是难以回避原作中的友谊等情感。那么我就用这种情感作为自己的依据:是的,新一爱着这个社会和周围的人,那是因为他从小的教育观念和成长经历。哪怕他遭受了毁人生的打击,他仍怀着善良正直,因为社会上还有愿意对他付出关怀和爱的人。但是黑组织严重地打击了他,在他没意识到的时候种下了毁灭与厌恶正义的种子;一旦遇到更毁人生的事情,他就会爆发。

加入了感情是不是合理了一些?但是还不够流畅。所以接下来我会分析新一的心理底线,安排足够让人觉得世界灰暗的事情,包括各种便当、各种权力游戏,让他内心信仰的崩溃和黑化更加自然。

到这里,似乎解读已经结束了,但实际上还没有,因为作者不仅要打造舞台,还要考虑演员是否合适。黑化是有不同类型和表现的,工藤新一会是哪种?以他的正直和骄傲得根深蒂固的性格来说,再黑化,他也会仇恨和鄙视黑组织那种伤天害理的黑暗——所以我设计的是他对正义程序的厌倦,企图用自己的方式达成正义。正是他威胁到黑组织,也是黑组织毁了他的人生,所以双方完全敌对。这样一看,新一成为黑组织BOSS的几率有点渺茫。但是,这个世界上的黑化只有跳进黑道一种吗:操纵人心底的黑暗,如操纵傀儡一样玩弄别人的欲望,无视与嘲讽所有的社会秩序,不择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算不算黑化?这算不算黑化的正义?新一很难堕落为彻底内心黑暗的人物,我觉得这已经是我对这个正统角色的扭曲极限了,他会是黑暗但心底一线光明的角色。

考虑了黑化新一的性格发展路线之后,我觉得只有他一个人的故事相当不精彩,要借助很多人的视角才显得饱满,所以是时候把感情部分细化了。【注意,以下感情部分CP快新,不适者请跳过】。毛利兰和灰原哀我会回头再琢磨她们的感情和发展。我觉得能与新一并行的是怪盗基德,因为他本身的存在就是“特立独行的正义”,他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规则。他偷盗犯罪,他不屑警方代表的正义,这样的价值观可以跟黑化新一很合拍。而且他们也有合作基础:黑组织。所以我准备让基德看着、帮着新一黑化,有种羁绊叫做惺惺相惜的陪伴。为了让新一的黑化更决绝,我想来一场“射杀正义”的情节,那就靠服部平次这位曾经一起为正义奋斗的好友了,他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因为他比警方等正义代表聪明得多,能跟上新一的脚步,而且两人决裂会让新一的转变更加明显。

然后就不要问我打算黑化之后怎么办了,我已经规划了他们前半生,不想干涉他们后半生。而且光前半生已经有足够说服力了,后半生可以做番外篇,比如两个白发苍苍的蝙蝠侠……(注:该奇葩脑洞请随意取用,虽然我觉得不会有人感兴趣……)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在这个例子中采取的解读思路是倒推型的:先抛出一个结论,然后去原作求证它能否成真;一旦发现能,就补足条件让它合理化。还有很多种解读思路,比如有人会演绎推理,看到与原作不同的发展路子;有人喜欢先构思有趣的情景,然后扩展出开头和结尾等等。

不必模仿别人的思路,你只需要追问自己“这样安排能说服别人吗?”

总而言之,脑洞的打开方式无限多,条条大路通罗马。

 

 

上述关于“解读的质量”的介绍中,侧重围绕“对人物的解读”进行分析。那接下来谈一谈解读中的“感情”

感情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也是一篇文的灵魂。在下曾有段时间沉迷于提高表达力,兜兜转转碰了好多壁之后才幡然醒悟,感情才是引起作者与读者共鸣的要素:如果连自己都不感动,表达再精致也是空洞。

这么说吧,你的故事可以用尽新鲜题材,你的解读可以特立独行,你的表达可以妥帖老练,但是你有没有对你的文用心,读者是能感受到的。他们能感受到那些人物有没有感情,他们活不活。所谓用心,不是指你用了多少时间去码字,而是你用了多少心血去解读人物,为他们感动,为他们讲故事。你对人物的解读,都是带着你的感情的。你喜欢A,你就会认真给A安排故事、认真考虑A的言行感情,读者也会隐约感受到你对A的认真。

感情难以解释,因为它根本就无法衡量。它喜怒无常,它颠倒黑白,它可以在奇葩的同时又能说得通。比如悲伤这种感情,你可以赋予它各种故事,可以嚎啕而泣,可以欲哭无泪,或者又哭又笑,抑或苦笑揪心,再者呆立麻木,或是打闹撒泼,甚至干脆晕厥,你都可以说得通。只要你为这种感情找到合适的归宿——一个适合它的故事——它就能被人接受。只要你能运用好你的表达,把你的解读好好呈现出来,它就会有说服力。

 

 

在最后把主要结论再重复一下:

同人文的关键在于说服力,说服力取决于表达力和解读的质量。

解读的质量有赖于作者的阅历和思考深度。

表达力和解读都应重视合理性,脑洞可以随便开,但是要有理有据,否则被判OOC没法救。

(注:选定了“说服力”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一篇好的同人文并不只是“把解读很好地呈现出来”,更是能做到“让读者信服你的解读”。如果只有很好的表达,却因为解读粗糙等缘故使故事精致而空洞,那是让人“无法信服”的;而如果只有精妙的解读,却没有合适的表达使得故事粗糙而让人不解,那也是“无法信服”的。所以用“说服”这个词,一方面是希望作者能“说”,一方面是希望读者能“服”。毕竟写文是一个人的事,看文却是另一个人的事。不过这种问题纯属见仁见智,不必过于在意。)

 

之所以把看似复杂的同人文写作抽象成这样,是想让同人文创作看起来不那么复杂,不那么高大上。也是给入门新手笼统地指一扇门。

最后,作为一个半调子同人写手说点闲话吧。

我曾以为自己是创世神,创造人物的开端和结局,安排他们的人生路线、喜怒哀乐;后来我才明白,我只能安排他们的开始,陪他们走向结局,分享他们的七情六欲。

我心满意足。

 


后记

 写了那么多的长篇大论,我只是想说,写同人文其实不难——当然它也可以很难。就跟这个世界一样,你可以从一粒沙里看到世界,也可以把世界看成一粒沙,一切就在于你怎么观察。

作者本人没节操、爱吐槽,文里的括号内容仅是博君一笑,切勿在意。

 

写同人可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也可以是很严肃认真的事。就像银时可以花十八分钟聊天吐槽鸡飞狗跳,也可以花两分钟拔刀斩直升机。

我由衷地希望各位写手都能从同人文创作中得到快乐。


敬致各位写手,愿与诸位共勉。

 

费茶

2014.4.26

评论(20)
热度(142)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